演說者: 證嚴上人
(2008.6.21 緬甸唐德鎮 第二、第三梯次賑災團發放)
真的很感恩大醫王和菩薩們,哪裡有災難,哪裡就會有菩薩出現.且我們在緬甸還帶動當地人成為我們的志工.第一梯次一共三個國家九個人進去.第一梯次心靈平台基礎已經打好,他們對當地志工的帶動,雖然短短差不多七八天,把當地人帶得比我們現在培訓中的志工還像慈濟人,那種謙恭、放下身段,那一份對災民的愛.受惠者不只受到物資幫助,最重要的是打開他的心門.這種輕輕踏在那塊土地上,穩穩站在當地.回來以後,慈濟人的形象會永遠駐在他們心坎裡.這一點他們做到了,受惠者收到了.所以,我一直說很感恩這三國九位,他們能做到深入人心,也能被肯定.(除了)人家肯定我們,我們進去更需要被人信賴,所以我們更要縮小自己.希望這次到緬甸也是用很尊重的心情,彼此感恩,互相照顧的心情.面對當地政府我們同樣需要感恩,開了這扇門讓我們進去,我們用平常心到那裡,不為什麼,只為了苦難人.
這一次去,期待我們學會「無悔、無怨、無憂、無求」,也就是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. 「大慈無悔」,就是以慈悲心期待當地受災人能得到幸福,能夠安心.第一團隊已經讓他們安心,現在再去,期待不只是安心,還要讓他們安身、安生活.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,我們去拔除他們苦難,等於消除我們心靈悲痛.他們生活改善,我們的心就無悲無痛.所以,為他們吃一點苦也沒有埋怨,這是「大悲無怨」.還要「大喜無憂」,抱著歡喜的心,「福從做中得歡喜」,(就是造福).我們都是人間農夫,為這片土地灑播愛的種子,「大喜無憂」,不用患得患失.(我們既然沒有什麼要求,還患什麼得失呢.)要用很自在的心,「慧從善解得自在」,付出無所求,捨掉得失心,捨掉許多煩惱心.「大捨無求」,不是爲了自己,而是為大愛付出而無所求,「付出無所求」還要感恩人.
感恩當地人,感恩當地政府,感恩這一大群受苦受難人,讓我們「見苦知福」.我們很「甘願做,所以歡喜受」,我們不想要當地政府怎麼稱讚我們,或是這麼做有什麼名氣,都不要有這樣的求.我們要苦難人能真正安身、安心,還要度化當地有錢人,或是度化當地一般人.希望有錢人要去救濟苦難人.甚至是一般社會人,哪怕是做小生意,還是路邊攤的人,(「竹筒歲月」)節省他的零用錢就可以救人.所以常說「粒米成籮,滴水成河」,「五毛錢的故事」,都是積少成多,這就是救心.對受災難的人是救他的身體,對普通健康的人是救他的心,希望他的心靈改善過來,日行一善.被輔導的人生活改善以後,過去也許很窮,現在身心安定下來,生活可以重來.不只重新再來,過去沒有的,因為後面有一群人不斷勉勵,可能他從工或從商,會比過去沒有發生災難前更好.
我們要就地在緬甸那個社會讓當地(志工)照顧方便.選擇為他們安身的地方,第一要交通方便,不要離開仰光太遠的地方.當然我們會捨不得更遠的地方還有受災難的人,但是我們要量力而為.「重點、直接」,就很方便走得到的,幫他們選擇安全且謀生容易,且我們輔導也容易的地方.除了社區之外,當然孩子讀書也很重要.所以(希望工程)學校我們要稍微幫他們看一下.醫療和慈善結合在一起,不是說一次給藥之後就沒辦法.可以醫的病,一定要在醫院和他們溝通,安排在哪個醫院,我們要表示說,這醫藥費如何能夠可以和我們慈善結合.
記得我們要「以慈導悲、以悲啟智、以智顯慧、以慧等觀」.回歸「人人平等」,這種平等就是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.如果可以這樣的話,我相信我們都無私,可以「大慈無悔,大悲無怨,大喜無憂,大捨無求」,就是「無悔、無怨、無憂、無求」,「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」.
摘要:
- 心靈平台融謙恭
- 膚慰苦難秉尊重
- 四無量心悲願行
- 歡喜自在修福慧
延伸閱讀:
- 慈、悲、喜、捨:甘願付出而且無憂 / 慈濟月刊463期
- 竹筒歲月:竹筒歲月/ 慈濟月刊第344期 ;竹筒歲月(歌詞)
- 五毛錢的故事:證嚴法師的簡史(慈濟功德會的起源)
- 以慈導悲、以悲啟智、以智顯慧、以慧等觀:人間最美的風景 / 慈悲與智慧平行 / 慈濟月刊第499期
- 感恩、尊重、愛:走入困頓,帶回愛與感恩--踏上緬甸災後大地 / 慈濟月刊第499期
相關閱讀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