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08.04.26 (六)
演說者: 證嚴上人
所看到那一望無際厚厚的黃土.據說世界上黃土最厚的地方在甘肅省,它的黃土層有七、八百公尺那麼厚.在這麼厚的黃土裡,假如天上不下雨,地上要種五穀雜糧就很難.看他們靠農生活,很苦.不是他們不工作,是那樣的環境和氣候苦了他們.因為沒有水,所以他們惜水如惜金.非常珍惜滴滴之水.女人一生中為了家庭,除了家事之外就是挑水.也看到了男人在山上耕種.他們都是用杯子舀著水,可以一杯水澆兩三顆的玉米.
各位,我們平常怎麼用水的呢.看看他們的用水都很不簡單,真苦.所以我們要見苦知福.看看這幾年,雖然我們幫他們做了超過萬個的水窖,他們的家庭有改善.但是最近將近五年的時間,氣候完全變了.所以乾旱的非常厲害.天上完全不下雨,就是給他們水窖也沒有用.所以,我們開始設計為他們遷村.這個遷村在(二OO八年)三月已經開始為他們動土.我們預計在這邊為他們蓋兩百戶,但是兩百戶也有九百多人口,可以走出這樣完全乾枯掉的山上.現在已經開工.假如順利的話,他們可以有安身之處,同時政府也規劃給他們田地.因為黃河的水可以灌溉這個田.但願這塊土地上能容納更多人,在山上最乾旱的地方遷移下來,遷下來他們就有希望.
我們看到了甘肅的一群孩子很苦,他們的學校很遠.這個學校有住更遠地方的孩子就要住校.這個學校只有老師二十九人,要教四百多個孩子.假如住得很遠,孩子就非住校不可,所以有兩百多孩子住校.他們所住的地方就是這麼小小的一個空間.(記者問:「多少人睡一間?」孩子們說:「二十五人」,「二十五人啊?」「嗯」).我們所看到這些孩子多麼好學,他們多刻苦,住的地方那樣簡陋.看他們的床鋪是通舖,用簡單的板子舖起來,有什麼可以墊高的,就用什麼墊.不管是石頭、磚頭或者是瓦也好.總是能疊,疊起來的高度凹凸不平,就是木板這樣舖起來.看他們吃的是什麼.(記者問:「這是你們的晚餐嗎?」小朋友:「是」,「晚餐吃什麼?」「吃糢糢」,「每天都吃糢糢?」「是」.「那你呢?」「這也是我的晚餐」,「也是糢糢?」「是」,「好吃嗎?」「好吃」,「不吃行嗎?」「不行」,「為什麼?」「會餓」.「你呢,你吃什麼?」「花捲」,「這箱是什麼?」「花捲」,「怎麼這麼多花捲?」「因為這是我要吃兩週的」.)
他們怎麼讀書的呢,一根蠟燭三個人共同用,一根蠟燭能點兩個晚上.(記者問:「你們三個需用這根蠟燭看書?「嗯」,「為什麼點蠟燭不用手電筒呢?」「因為手電筒太貴」,「手電筒多少錢?」「十幾塊」,「那蠟燭呢?」「五毛」,「所以都用蠟燭看?」「對啊」.「這樣晚上看得到嗎?」「看得到」.」看他們多麼用功多麼刻苦,多麼的克難.孩子們的用功,他們知道假如不讀書,就沒有希望了.家裡的人也知道,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沒有讀書.所以家長苦撐著,還是要給孩子上學.孩子再苦讀他還是要讀書,沒有讀書他們沒希望.想一想,將近五百多個孩子才有二十九個老師.像這樣這麼多的學生,設備那樣的簡陋,但是孩子那樣的用功.他們的升學率有百分之六十以上,升學率也高.想一想,不就是孩子苦讀嗎,老師苦教嗎,家長也苦撐著讓孩子唸書.這都是甘願吃苦.他們心靈總是有個希望,為了希望,他們甘願接受身外環境之苦,所以他們的內心很單純,苦在身外但是沒有苦在心裡,因為心裡有希望,所以甘願.
總而言之,我們人假如知足,就沒有苦了.只要心中有個希望的目標,也就可以克服了.所以常常我都說,我們要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.人生假如不克己,自己心靈不克服,那麼如何能勤呢?所以我們要殷勤的要打拼,這樣讀書不都是很打拼嗎?所以要克己就是克服自己的心靈,才能認真用功(克勤).還要很甘願守在這樣苦難的地方,要知道要克服這樣的艱難,所以要儉(克儉).我們平常即使有豐富的物質也不應該浪費,我們克儉一點可以幫助很多人喔.看看,多少人都是在克勤、克儉克難當中熬過來的.所以要說他們的苦說不盡,不過,我為他們有希望而祝福.
1. 摘要
高原旱地度日艱
刻苦求學為脫貧
遷村動土安身心
人人惜福當勤儉
2. 語音檔
3. 網路文字檔
-------以上資料來源: 大愛電視網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